2025年11月10日,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(CCVS)开幕首日,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新势力载合卡车,携轻量侠、远洋舰系列两款主力车型,正式发布新一代智能驾驶量产方案。当天,载合卡车与地平线智能驾驶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刚落幕,B区106展位便被物流企业采购代表、经销商和行业媒体围得水泄不通,车型参数表被反复翻阅,技术咨询台前排起了长队。

企业基因:清华孵化的技术派新势力
能拿出硬核产品的载合卡车,家底并不简单。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企业,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苏州高铁新城联合孵化的品牌,法定代表人张磊是清华汽车系博士,核心团队全是深耕商用车行业15年以上的“老兵”——来自多家老牌车企,具有整车研发、供应链管理的实战经验。公司成立三年多,载合卡车已攒下超百项专利、商标和软件著作权,2025年4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,公司目前员工数超过200人,研发团队占比超过50%。载合重卡聚焦车型轻量化、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三大核心技术,目前其车型已在江苏、河北、四川等十余个省份累计运行超1000万公里,实打实的运营数据成为参展底气。
技术落地:展台双车藏着研发密码
三年磨剑,这些技术积累最终都凝在了展区的主力车型。载合卡车构建的“轻量化底盘+中央域控架构+三电系统”核心技术矩阵,不是实验室里的理论,而是能帮中国卡车司机多赚钱、少费力的物流解决方案;载合轻量侠主打城郊倒短,匹配大宗货物运输对“轻量化、低成本”的刚需,载合远洋舰瞄准干线物流,用长续航和快补能破解长途运输痛点,两款车一短一长、一电一氢,氢电结合将载合卡车的专利成果和场景理解具象化。
载合轻量侠:城郊倒短运输的“降本利器”
载合轻量侠400最低整备质量9000kg,比主流同类电动重卡轻600kg,全铝轮辋、高强度钢车架等专利技术是实现轻量化的核心。按城郊倒短常见的建材运输场景测算,多承载的600kg货物,若以每吨80元运费计算,单次往返200公里(如武汉至黄冈)可增加收益48元,按每月25趟运营频次,单月可额外创收1200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车架采用减薄1.2mm的高强度钢设计,在减重的同时仍保持49吨额定载重,兼顾轻量化与承载性。

动力方面,载合轻量侠400搭载绿控永磁同步电机,额定功率280kW、峰值扭矩2680N·m,应对城郊常见的40%坡度路段(如矿区支线、乡镇山道)无需频繁换挡,动力输出满足复杂路况需求。同时配备五档可调能量回收系统,在空车返程、下坡等场景下可回收多余动能,以城郊倒短场景日均最少150公里运营里程估算,每月节省至少2000度电能消耗,进一步降低了用车成本。
续航与补能设计贴合城郊运营节奏,400kWh亿纬锂能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350公里,实际城郊场景(含频繁启停、部分坡道)下续航可达300公里,能覆盖多数“早出晚归”的单日运输需求,无需中途补能。补能效率同样适配运营节奏,标配双枪500A快充系统,从20%充至80%仅需39分钟,选装600A快充模块后可缩短至27分钟,补能时长与司机午餐、短暂休整时间匹配,不额外占用运营效率。

舒适性配置围绕长途驾驶需求设计,四点悬浮减震系统可过滤60%以上的路面颠簸,配合多向调节的气囊座椅,能缓解长时间驾驶的腰背疲劳,适配不同身高司机的坐姿需求,提升日常运营的驾驶体验。

载合远洋舰:干线物流的“续航革命”
在氢能重卡商业化加速的2025年,载合远洋舰氢能版的亮相恰逢其时——当前国内氢能重卡市场保有量已突破3万辆,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.2%跃升至5.8%,国家“1+N”政策体系持续加码,地方补贴向运营端倾斜,加氢站审批效率提升70%,为干线物流的氢能替代奠定了基础。作为4x2氢燃料牵引车,载合远洋舰精准切中长距离货运的核心痛点,成为氢能技术落地干线场景的典型样本。
载合远洋舰氢能版是典型的“氢能发电驱动”车型,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架构:氢气进入燃料电池堆后,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电能,全程无燃烧、零排放,电能直接为驱动电机供电,多余电能还能存储到电池中备用。这种驱动方式既避开了传统燃油车的污染问题,又解决了纯电车长途续航的焦虑,正契合国内干线物流“清洁+高效”的转型需求。
轻量化是其突破载重瓶颈的关键:整备质量12500kg,依托IV型储氢瓶单只降重20%、轻量化螺接框架降重33%的专利技术,在保证车货总重42吨的前提下,拉货能力较同级车型不打折,完美适配钢铁、煤炭等重载运输需求。这一设计与国内氢能重卡“轻量化+场景适配”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,整车相对于同配置的其他品牌产品降重一吨以上,而能量流管理技术的迭代进一步提升了承载效率。
续航与补能的双重突破,直击干线物流的核心焦虑。车辆搭载8x450L氢系统,配合600kWh宁德时代动力电池,综合续航突破1500km,远超当前行业主流的650公里水平。“武汉到北京1200km干线,一次加满即可直达,无需反复停驻”,载合工程师现场解读道。这一能力恰好匹配国内跨区域氢能走廊的建设进度——西部陆海“氢走廊”1150公里常态化运营、山西孝义至天津港700公里商业化专线的落地,均印证了长续航氢能重卡的实用价值。补能效率更颠覆传统认知:液冷双枪800A补电20%-80%仅需45分钟,补氢最快30分钟完成,比传统柴油车加油更省时,结合河南、四川、山东等省份的氢能车辆高速免费政策,能进一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。

动力性能与场景适配度深度绑定。法士特双电机(额定功率150kW/台、峰值功率265kW/台)配合2档AMT变速器,满载状态下仍能轻松应对坡道路段,这一特性在高原、矿区等复杂干线场景中优势显著,大功率氢能系统已具备全地形适配能力。后桥4气囊空气悬挂支持甩挂运营,契合快递快运“人歇车不歇”的时效要求,与郑州航空港区、天津港的氢能集疏运场景形成无缝对接。

安全与舒适性配置则瞄准长途运营需求:前后盘式制动器+EBS系统以1.2Mpa制动压力保障高速稳定性,高顶驾驶室标配上下卧铺与四点悬浮系统,可选通风加热气囊座椅与12.3寸大屏,缓解司机跨城运输的疲劳感。这种“性能+体验”的组合,正呼应了氢能重卡从“技术验证”向“市场化运营”的转型趋势,为长三角、珠三角等物流密集区的干线替换提供了成熟选择。
智能驾驶:重卡也能“编队跑”
当天发布的智能驾驶方案,是载合卡车与地平线联合开发成果,打通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链路,展台测试视频显示能精准识别收费站、匝道,支持10车编队,“系统反应快0.5秒、制动短5米,10车仅需1名司机监控,省80%人力”。
市场反响:技术硬实力引多方关注
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突破30%的背景下,载合展台吸引大量专业观众,城配物流、矿区运输、快递链企业及经销商纷纷咨询,有建材商比对轻量化数据、煤矿运输负责人问动力适配,不少人当场预约试驾;经销商关注市场落地,“城郊缺轻量电车、干线愁续航,这两款车补了缺口”,企业披露的试点运营数据也受关注——长三角港口短驳、华北矿区运输场景中,单台车日均运营超12小时,综合能耗比燃油车低35%以上,契合物流企业“降本增效”需求。
结语:新势力改写重卡行业规则
载合轻量侠和载合远洋舰系列产品的亮相,不仅是新车发布,更是新能源重卡从“替代燃油”向“超越燃油”的转变,轻量化降本、长续航破局、智驾提效三大优势戳中物流运输行业痛点。这家清华孵化的卡车新势力,三年攒下技术家底,靠场景化产品打开市场;当蒂芙尼蓝的载合轻量侠驶出武汉国博中心,当载合远洋舰氢能版参数表被反复研究,新能源重卡的行业变革,已在武汉车展悄然提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