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款新车预计2025年初发布 货拉拉造车胜算几何

2024-12-25

       货拉拉跨界造车又有新进展。近期,有消息称,货拉拉预计将于2025年初发布一款7立方米货箱容积的大VAN车型,此举引发业界广泛关注。
  事实上,早在2021年,就有传闻称货拉拉有意涉足造车领域。直至去年,货拉拉先是进行工商登记变更,新增造车相关业务,随后又在厦门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,并在多次递交的招股书中明确提及,将开展电动商用车研发计划,这一系列动作无疑证实其跨界造车的意图。
  那么,货拉拉为何会选择进军造车领域?这场跨界“豪赌”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成效?


      下场造车的长远考量
  近几年,商用车领域吸引了众多跨界参与者,其中既有传统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商,也有货运物流企业及科技公司,它们大多以跨界投资来寻求破局。作为同城货运领域的领军企业,货拉拉下场造车,主要是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。
  根据货拉拉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,2021~2022年,公司总营收分别为8.45亿美元和10.36亿美元,经调整利润分别为-6.51亿美元和-1210万美元。到了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,货拉拉营收实现显著增长,分别为13.34亿美元和7.09亿美元,经调整利润达到3.91亿美元和2.13亿美元。
  尽管货拉拉已成功实现扭亏为盈,但其盈利模式却屡遭诟病。招股书揭示,2024年上半年,货拉拉货运平台服务业务盈利占总收入的53.7%,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该业务收入主要由司机缴纳的会员费和完成订单后的佣金构成。这意味着,货拉拉超过一半的收入直接源自货车司机群体,这种盈利方式正不断激化其与卡车司机之间的矛盾,同时也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。
  正是意识到过度依赖司机群体的贡献并非长久之计,货拉拉开始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,探索新的业务增长曲线,以此作为破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有效策略。涉足造车领域,对于货拉拉来说,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机遇。
  “货拉拉选择以新能源货车作为切入点,并确定首款车型为VAN类物流车,这并不令人惊讶。”物流行业专家孔震告诉记者,作为全球最大商用车市场,中国蕴含着巨大市场潜力,特别是在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新能源货车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。当前,该领域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,且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趋势,这无疑为造车新势力和跨界者提供宝贵的入局契机。
  此外,在当前公路货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,新能源货车尤其是新能源VAN系车型凭借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大的路权优势,成为众多运输从业者的不二之选。同时,随着用户对货仓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,VAN系车型市场销量结构正逐渐从微面转向中面和大面车型。其中,7立方米货箱容积的大面车型因更大的装载能力和更强的场景兼容性,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。作为头部互联网货运平台,货拉拉自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的变化,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布局。


       入局造车的天然优势
  货拉拉涉足新能源货车领域绝非“一时冲动”,而是以造车为契机,旨在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局,并探索多元化的成长之路。另外,相较于其他跨界者,货拉拉还拥有显著优势。
  在全联车商投资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看来,货拉拉入局造车的最大“底气”,在于其强大的平台资源。
  具体而言,货拉拉凭借在物流和配送领域的深刻洞察与丰富经验,加之掌握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使用场景数据,使其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,精准识别出最适合各类运输场景的车型。在产品设计之初,货拉拉便能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,进行定制化设计生产;另一方面,货拉拉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天然的销售渠道。按2024年上半年闭环货运总交易额测算,货拉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,市场份额达53.9%,在中国市场的闭环货运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6.6%,这充分体现出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客户群体基础。一旦货拉拉的造车业务步入正轨,无论是为旗下用户提供货车租赁还是销售服务,都将对其整体业务增长和利润提升起到极大助力,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司机的购车压力,降低其运营成本。
  “货拉拉看重的不止于此,实现高效益运营才是其造车的最终目标。”孔震表示,通过布局新能源货车领域,将车辆融入“人、车、货、路、仓”数智化链路闭环中,货拉拉能更便捷地管理车辆、快速调配资源,从而实现物流效率最大化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在构建全新数智化物流闭环的过程中,造车无疑是货拉拉必须踏出的关键一步。


       放手一搏的现实困境

  为谋求更好的业绩增长,货拉拉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重心转向造车业务。然而,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造车并非一蹴而就之事,其背后潜藏的现实挑战与困境不容忽视。
  “踏入造车领域,货拉拉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一系列难题。其中,如何顺利获取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,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造车过程中产生的巨额费用,是货拉拉亟需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。”孔震一针见血地指出,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,对企业的研发能力、管理水平、资金实力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。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企业要想站稳脚跟,实现长远发展,不仅要有出色的产品作为支撑,还需持续加强研发投入,积累技术底蕴,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。此外,雄厚的资金实力也必不可少。从货拉拉当前的营收与利润状况来看,尽管近年来其营收实现持续增长,但盈利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因此,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造车项目,对货拉拉而言或许存在一定难度。未来,若资金储备不足,将极大制约其长远发展。
  “商用车生产制造的专业化程度极高,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工业基础。目前,国内主流商用车企业大多拥有几十年造车技术积累与沉淀。相较之下,多数卡车新势力缺乏制造背景和基础,难以保障整车可靠性。即便是那些跨界而来的具有丰富造车经验的汽车企业,也可能会因为销售模式、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,出现‘水土不服’的情况。此外,大部分卡车新势力虽深受资本青睐,但车辆研发、生产投入巨大,且最终能否成功推出量产车型仍是未知数。同时,资本能否持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,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。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表示,在商用车行业变革浪潮中,新势力依靠技术和资本入局,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模式,其未来发展潜力是值得期待的。不过,近期业界频繁传出造车新势力因产品无法量产、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而被迫退场的消息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,对于新势力和跨界者而言,实现“从0到1”的造车突破或许相对容易,但“从1到1000”实现规模化生产则极为困难。目前,许多新晋企业仍然停留在概念车或小批量示范推广阶段,如何跨越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变现的难关,是新势力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。
  抛开上述因素不谈,货拉拉还需应对如何有效渗透并打通终端市场的挑战。因为终端用户在购车时,会全面考量技术先进性、产品可靠性、维修服务保障能力及品牌影响力,而这些方面正是新晋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。货拉拉虽以其独特优势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,但它并非造车起家,因此在造车领域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。在其迈向未来造车的道路上,无疑将会面对不小的压力与考验。
  (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