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8日,青岛秋意正浓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展厅内,“山东重工·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(青岛)”现场,多款核心发动机产品静态阵列排布。精密的缸体、规整的管线尽显工业金属质感,每一款产品都呈现着技术细节——在这场汇聚140个国家近3000名海外伙伴的盛会上,潍柴动力作为山东重工核心子公司,以核心动力产品矩阵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。而从这些精心呈现的产品中,更能清晰看到:这家中国装备企业正以技术实力与全球视野,书写“中国制造”的全球答卷。

逆势领跑的市场答卷
潍柴动力的市场表现始终是行业“风向标”。2024年,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56.9亿元,在行业低位运行压力下保持稳健增长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.03亿元,同比增幅26.51%,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幅。海外营收占比达46%左右,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。
细分领域硬实力凸显。多缸柴油机市场,2025年1-8月潍柴以50.04万台销量稳居行业第一,市场份额18.19%;8月单月销量7万台,环比增长29.88%。结合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9月数据推算,1-9月累计销量约57万台,持续领跑。商用车用多缸柴油机领域,1-8月累计销量27.81万台;8月单月销量4.13万台,环比大增42.02%,领先优势稳固。
主机厂的“信赖之选”:产业链协同筑根基
在全球主机厂眼中,潍柴动力是不可或缺的“产业链战友”。这份认可,藏在深度合作的实践中。
山推股份工程机械生产线旁,潍柴液压动力总成是核心部件。“国内没有竞品能提供这样的发动机与高端液压件一体化配套。”山推股份总经理张民的评价道出行业心声。潍柴突破液压系统技术垄断后,使山推设备成本降低15%,作业响应速度提升,显著增强了山推设备的市场竞争力。

中国重汽重卡车间里,潍柴动力链是“标配”。2025年1-9月中国重汽重卡出口11.1万辆,同比增长24.5%,9月单月出口首破1.5万辆。针对东南亚高温高湿环境,潍柴优化发动机冷却系统;面对中东沙漠路况,强化滤尘装置,最终让中国重汽海外市场故障率大幅降低。
陕重汽新能源重卡项目中,潍柴三电系统(电机、电机控制器、动力电池)是关键支撑。2025年陕汽重卡新能源领域上演“狂飙”奇迹,背后是潍柴烟台新能源基地20万套年产能的稳定供给,以及按需迭代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。
用户的“口碑之选”:国内外市场齐认可
主机厂的认可是“产业端背书”,用户的青睐则是“市场端答卷”。国内外用户用长期选择,为潍柴动力投下信任票。
国内物流领域,某大型运输集团1000余辆重卡均搭载潍柴发动机。负责人表示,跑长途最在意油耗与可靠性,潍柴机型百公里油耗比同类低1.5升,单车年省1.2万元;车辆年均行驶20万公里,发动机出勤率始终超98%,极少耽误运输,“连续五年更新车辆都优先选潍柴”。
国内重点基建工地上,搭载潍柴动力的压路机、装载机常24小时轮班。设备主管说,潍柴发动机连续运转1500小时无需大修,动力不衰减;当地服务站2小时内响应维修,配件充足,“连续三个基建周期用潍柴,从没因动力问题拖进度”。
海外市场同样认可度高。泰国锡江岛电站中,潍柴发电机组连续安全运行5年,突破30000小时,设备出勤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迪拜公交系统里,91辆搭载潍柴动力的中通客车在50℃高温、强风沙中平稳运行——这是中国客车(中通客车)首次进入当地高端市场,测试显示其油耗比欧美品牌更优,为中东地区潍柴动力相关产品销量增长提供了支撑。
用户认可源于双重支撑:产品端,潍柴发动机本体热效率连续四年刷新全球纪录,目前已达53.09%,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效率达92.55%;服务端,国内5300余家服务站、海外150多国400个网点,形成覆盖全场景的服务网络,真正实现“哪里有产品,哪里有服务”。
创新为魂:铸就中国制造全球名片
赢得产业链与市场的双重认可,根源在“创新”二字。潍柴三十年深耕发动机领域,累计研发投入超300亿元,构建起“自主创新+开放创新+工匠创新+基础研究创新”的四位一体创新体系。其中2024年山东重工(含潍柴)研发投入136亿元,研发强度4.2%,持续保障技术突破。

全球研发网络是创新的“骨架”: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六大国家创新平台,分布在欧洲、北美、日本的十大海外创新中心,形成覆盖全球的技术研发矩阵。6000余名发动机板块科研人员中,35%为核心技术骨干;20名博士、45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组成的高端团队,每年推动200多项技术突破。
硬核的试验与制造能力是创新的“肌肉”:全球最大的动力系统试验基地里,100多个试验台架每日开展上千次测试,确保每款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;全球首家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生产,产品合格率达99.9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,潍柴的创新成果不断刷新行业纪录。首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一体化模式,比国际竞争对手早12年;如今在新能源领域,纯电动、混合动力、燃料电池三大动力总成,已成为全球主机厂的优选方案。
全球布局: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
从本土企业到跨国集团,潍柴的全球化之路走得稳扎稳打。十家海外并购企业全部实现盈利,2025年1-9月潍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46%左右,这份成绩单在全球并购领域实属少见。
潍柴的国际化,不止是“产品出口”,更是“技术、制造、文化”的深度落地。在印尼,本地化工厂不仅将交付周期缩短,还带动当地就业;在德国,并购的凯傲集团与潍柴共享技术资源,使高端液压件研发周期缩短;在印度,本地化团队深入市场需求,开发适配当地路况的发动机产品,销量持续增长。
文化融合更让合作走得长远。潍柴倡导“WeareOne”(我们是一家人)的理念,海外子公司员工定期来中国培训,中国技术团队常驻海外指导,面对面的交流让不同背景的团队拧成一股绳。
2025年1-9月,潍柴发动机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0%,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从东南亚的稻田到欧洲的高速公路,从非洲的矿山到南美的港口,潍柴动力正让“中国制造”的标签,从“性价比高”稳步升级为“技术领先、品质可靠”。

从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到构建全球产业链生态,从深耕本土市场到服务全球用户,潍柴动力的每一步实践,都在为中国制造的全球底气注入新动能。未来,随着创新技术的持续迭代、本地化服务的深度延伸,这家扎根中国的装备企业,必将在制造强国的征程上,书写更多“中国智造”的传奇,让世界看见中国装备的实力与担当。